發布時間:2010-11-11 瀏覽:次
全球經濟的列車駛入21世紀,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我們強烈地意識到: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轉變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一、轉型升級首先要轉變觀念。
轉型升級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只有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才有民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一,變發財觀念為發展觀念。當初我們投資辦廠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溫飽問題,發財致富。如果一直抱著發財觀念,那就會輕輕松松地守攤子,只會停留在較低水平和較低層次上。我們并沒有小富即安,而是樹立興企報國的思想,把辦企業作為事業,著眼于長遠的發展,堅持長期的資金投入和知識積累、經驗積累、能力積累、社會資源積累。
第二,變成本領先為技術領先。以前我們依靠靈活的機制和高消耗、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粗放經營實現快速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我們通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德力西科技中心已經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專利總數累計達301項,已共獲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第三,變企業經營為經營企業。企業經營的內涵在于經營產品,而經營企業包括經營團隊、資產、品牌,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賴堅實的基礎,即產品經營。同時,產品經營必須與品牌經營結合在一起。只有當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加速發展。資本經營可以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第四,變競爭為競合。“競合”就是企業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競爭是大家搶一塊蛋糕,而合作是一起做大一塊蛋糕。過度競爭,往往會兩敗俱傷。德力西提倡“合作型競爭”,甚至與世界強企,也可以合資合作,共同發展。
二、戰略合作促進轉型升級。
我們德力西與國際大企業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尋求對外合作,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一直是我們的重要發展戰略。2007年11月,我們與世界低壓電氣最強的企業施耐德合資成立了德力西電氣公司。這次合作有幾個特征:一是德力西與施耐德的股權是50%對50%;二是使用德力西這個品牌,包括在海外市場上銷售也使用德力西品牌,這在全國合資企業是首開先河的;三是生產基地在溫州,對當地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合資公司成立至今三年,實現了以流程和制度來主導的現代化管理。一是改革管理機構。合資公司發的第一號文件是有關人員聘用的,就是壓縮管理層次,按需定崗,唯才是舉。第一波就裁掉了200多名管理人員,其中不少是股東的親友,同時向社會招聘,招進了100多個大學生和數千名一線工人,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整合供應鏈。零部件采購是電氣產品質量的源頭。合資公司推出綠色供應商管理審核標準,根據標準把500個供應商減掉了200個,確定了100家為重點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在為德力西提供產品的同時,也在為電氣行業的其他企業供貨。德力西整合供應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樂清電氣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整體水平,打好了產品質量的基石。三是實行數字化管理。就是上ERP系統,全部管理活動要跟流程,用制度說話。曾出現過這么一個事情:我們出口到俄羅斯的一批貨,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境下儲存,造成一些塑料變脆,帶來一些問題。我們質量管理部門認為產品質量是沒問題的,產品的標準要求是零下五度到零上四十度,因此沒有及時制止。管理系統發現問題后,在那個環節馬上停止生產,整個系列產品全部退回后銷毀,所有有關的人員都扣發了獎金。四是促進了產品升級。合資以后,我們的技術實力大為增強,我們在寧波建立了電氣研究院,以“低碳節能”為目標,大力加強智能電氣的研發與推廣。通過產品升級,傳統產業也呈現很好的發展前景。三年來,合資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都有25%到30%的增長,利潤率增長了一倍,上繳稅收也明顯增長。合資有效地突破民企因家族企業帶來的人際關系束縛,提升了管理和技術,帶動中國電氣的產業升級。
三、以戰略眼光進軍新興產業。
合資也使我們在打造先進制造業之外,有財力、精力進軍新興產業。我們以綠色發展理念,適時進行戰略調整,已經進入光電高科技產業、環保工程、再生資源、能源礦產等領域。我們建設一流的LED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在上海成立博恩世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項目,投入15條外延片和配套芯片設備。目前已從德國愛思強公司引進31片機4臺,正在安裝調試,下個月就要投入試生產。我們在做大做強上游LED 芯片產業的基礎上,將逐步向下延伸產業鏈,生產LED照明產品,預計全部達產后實現年銷售額近100億元。
我們進軍煤化工產業,正在落實年產350萬噸的焦化項目,生產清潔能源。還建設嘉興平湖、樂清柳市垃圾發電工程,變廢為寶,美化城市的人居環境。
四、轉型升級需要各方大力扶持。
民營經濟轉型升級,除了依靠自身的不斷努力外,還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扶持。
各級政府要優化資源配置,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展,同時鼓勵民營經濟通過參股、合作等方式,加盟新興產業鏈,推進集群集約發展。如我們德力西建設LED產業研發、生產基地,當地土地資源不足,用地成本較高,致使一些新項目難以落地開花。各級政府要重視資源集約利用,土地、財政、金融、人才等資源配置,優先保障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好項目、大項目,充分發揮好項目的產品輻射、技術示范、信息擴散和營銷網絡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才能盡快形成新產業集群。
我們希望各級政府創造更好的環境。國務院出臺了“非公36條”、“新36條”,但落實到位過程較長。目前,政府資金補助項目一般是國有企業捷足先登,一些領域的市場準入往往對非公經濟規定配額,一些公共設施建設工程經常關照政府部門的下屬企業。 拆除“玻璃門”、“彈簧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真正改變政企不分的國有經濟體制;抓緊深化壟斷行業的體制改革;制定落實國務院36條相應的實施細則,確定專門的部門督促檢查落實情況。只有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扶持,才能加快民營經濟的轉型升級。
上一篇:
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實現可持續發展下一篇:
抓住物聯網發展機遇 促進企業轉型升級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