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05 瀏覽:次
“全國兩會時間”再度開啟。澎湃新聞從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處了解到,他為參會準備了多份建議,涉及民營經濟長遠發展、制造業企業產業鏈出海、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等多方面。自2003年首次參加十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以來,今年已是胡成中第17次參加全國兩會。 如何提升網絡內容生態治理水平是胡成中關注的議題之一。他注意到,在全球普遍面臨的互聯網內容生態治理難題上,國內主管部門和主要平臺企業做了大量工作,很多創舉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已成為社會常識。“盡管如此,我們還應正視,當前網絡空間的問題仍然比較多。” 胡成中認為,網絡生態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各類謠言、虛假內容叢生。政治類謠言損害各級黨和政府公信權威;社會類謠言擾亂社會生活、生產、經營秩序,因謠言導致某些地區、某些行業的農副食品等產品遭受“滅頂之災”的案例屢見不鮮;涉企謠言擾動資本市場和企業股價,金融機構“聞風而動”往往帶來連鎖效應;“黃謠”嚴重侵害公民名譽權…… “最令人氣憤和無奈的現實是,造謠‘輕而易舉’,辟謠‘難如登天’,維權追責更是‘難上加難’。”他稱。 二是有規不依或者規不責眾現象較多。“為了凈化網絡內容生態,主管部門花了大力氣不斷完善制度規則體系,但很多規則沒有得到常態化落地。靠一次又一次的‘專項行動’雖然能取得較大階段性成果,但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風氣。”胡成中談道。 他注意到,《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沒有新聞采編資質而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責令停止相關服務活動,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但現實中,違規開展采編活動的“自媒體”不在少數,有的甚至把訛詐企業作為“盈利模式”。 類似的還有,網絡短視頻興起后各種擺拍、造假視頻層出不窮。一些平臺還有把網友上傳的視頻作為素材推送給新聞媒體的機制,而很多新聞媒體的社交媒體賬號并未執行嚴格的采編流程,不作調查核實,“抓到籃子里就是菜”,簡單剪輯編輯后就直接發布,客觀上助長了造假視頻的傳播。 胡成中表示,對于絕大多數網民來說,進入網絡內容生態僅僅是出于獲取信息、社交等非牟利性需要。而一些大V和機構,參與網絡內容“生產”很大程度上則是為了獲取利益,其主要商業模式就是先獲取流量,再以各種方式實現流量“變現”。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往往以出格、偏激言行煽動公眾情緒吸引注意力,有的甚至批量豢養賬號,從正反兩方面“左右互搏”炒作話題熱度。近年來網上比較嚴重的“性別對立”、“地域對立”、“國企民企對立”等輿論旋渦,背后就是有一些人的推波助瀾。 針對以上現象,胡成中提出建議: 一、 要持續推進立法、定規。與傳統社會相比,網絡內容生態演變太快,要構建不同層次的規則體系,大方向、大原則上保持穩定,具體的日常管理細則上要及時更新、封堵漏洞。規則體系的價值取向要兼顧網絡空間的治理和公眾利益的維護,對違規者要“金剛怒目”,豐富懲戒手段、加大懲罰力度;對在網絡空間受到侵害的無辜群眾要“菩薩低眉”,加大保護力度、降低維權門檻,不能都推給司法機關,讓漫長的訴訟過程消磨大家對公平正義的信心。 二、 要提高對網絡平臺、大V、機構等通過網絡內容生態獲益者的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要求,對煽動對立、蓄意造假、網絡暴力等造成廣泛、惡劣影響的事件,要多部門聯動,客觀研判是否有個人或組織興風作浪的因素,是否有平臺姑息養奸的因素,是否有“水軍”推波助瀾的因素,視情節輕重、責任比例,分別予以懲處。 三、 要加強技術創新應用。網絡空間每天產出海量內容,全部靠人工進行審核、干預并不現實,要加強AI等新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比如,主管部門可以聯合相關部門,建立統一的謠言樣本庫,各平臺存量和新增的謠言內容,自動添加謠言標簽和對應的樣本鏈接,避免老謠言及其變體反復出現,相關部門或權威人士反復辟謠的循環。同樣,要壓實平臺責任,對AI生成的文章及視頻,受操控的“僵尸”賬號,抄襲“搬運”內容,短時間內大規模批量發布相似內容制造輿論等惡意行為的識別和懲治,不能為了營造平臺用戶活躍、內容豐富的虛假繁榮,而對這些行為姑息縱容。
on